# | 歌曲名称 | 艺术家 |
---|---|---|
1 |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I. Adagio sostenuto | Arthur Rubinstein |
2 |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II. Allegretto | Arthur Rubinstein |
3 |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III. Presto agitato | Arthur Rubinstein |
4 | 降E大调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I. Das Lebewohl(Les Adieux):Adagio; Allegro | Arthur Rubinstein |
5 | 降E大调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II. Abwesenheit(L’Absence):Andante | Arthur Rubinstein |
6 | 降E大调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III. Vivacissimamente | Arthur Rubinstein |
7 |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Piano Sonata No.8 I. Grave – 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 | Arthur Rubinstein |
8 |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Piano Sonata No.8 II. Adagio cantabile | Arthur Rubinstein |
9 |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Piano Sonata No.8 III. Rondo:Allegro | Arthur Rubinstein |
10 | 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I. Allegro assai | Arthur Rubinstein |
11 | 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II. Andante con moto | Arthur Rubinstein |
12 | 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III. Allegro ma non troppo | Arthur Rubinstein |
专辑简介:1962年至1963年,在纽约录制了四首著名奏鸣曲。 鲁宾斯坦(Rubinstein)把握了这些作品中泛滥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规模地描绘了每首奏鸣曲的个性。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文献的"新约圣经",其中《月光》、《悲怆》、《热情》、《告别》等又是最负盛名和最为人所熟悉的,所有钢琴名家无不一试身手。此辑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晚年对这四首名曲的精彩演绎,曾获日本唱片艺术杂志推荐,企鹅杂志更给予三星带花的最高评价, 它记录了一代巨匠在其音乐造诣最高、最成熟,人生最巅峰时期演奏的最具代表性、评价最高的曲目。录音时间:1962年4月6日(1-3)1963年1月25日至30日(4)纽约曼哈顿中心艺术家简介:阿图尔·鲁宾斯坦(波兰语:Artur Rubinstein;英语:Arthur Rubinstein,1887年1月28日—1982年12月20日),波兰犹太裔美国钢琴演奏家。1887年1月28日生于波兰罗兹,1982年12月20日卒于日内瓦。5岁登台演奏。后到柏林,经J.约阿希姆推荐,从K.H.巴尔特学钢琴,从R.卡恩和M.布鲁赫学理论。11岁在柏林由约阿奇姆指挥演奏W.A.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后到俄国、波兰等地旅行演奏,获得热烈赞誉。在大众的眼光中,阿图尔·鲁宾斯坦以演奏肖邦音乐最被认同,这归因于他有着和作曲家相同的国籍及广泛的录音。然而他的音乐特质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对于常备曲目的全然掌握,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所有浪漫时期作曲家,以及许多二十世纪重要的作曲家。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偏好似乎是没有限界的,他为自己的独奏会和录音所选取的独奏作品显示了他鉴赏家的品味能力。宛如要展现他音乐品味的广度一样地,他在1961年秋天为纽约的听众举办了一系列共十场的独奏会,一首也没有重复地总共演奏了八十九阙作品(包括安可曲,即返场曲)。历史上许多其它钢琴家地做了类似的尝试,阿图尔·鲁宾斯坦是独一无二的。为了拓增曲目并加强技巧训练,阿图尔·鲁宾斯坦自1932年起淡出舞台数年,1939年迁居美国,1946年成为美国公民。二次世界大战后,阿图尔·鲁宾斯坦开始在世界各地演出,但是德国除外。终其一生,阿图尔·鲁宾斯坦再也没有踏上德国土地。1961年10月到12日,阿图尔·鲁宾斯坦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一系列马拉松式音乐会,他在这几场演出中弹奏了九十首、七十位作曲家(从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1976年六月十曰,阿图尔·鲁宾斯坦以89之龄,在伦敦的维格摩尔厅举行告别演奏会。丰富的唱片录音与影片保存其独树一格的琴艺。他在钢琴史上的地位无疑可列入十九世纪末的巨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