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歌曲名称 | 艺术家 |
---|---|---|
1 |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I. Trauermarsch | Mariss Jansons |
2 |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II. Stürmisch bewegt, mit größter Vehemenz | Mariss Jansons |
3 |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III. Scherzo | Mariss Jansons |
4 |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IV. Adagietto | Mariss Jansons |
5 | Symphony No. 5 in C-Sharp Minor V. Rondo-Finale | Mariss Jansons |
所有的马勒研究者一致同意:马勒在第五交响曲中踏上了全新的旅程。1904年10月在科隆的首演上,作品不被理解,之后也恶评累累,马勒非常沮丧。1905年他在一次失败的演出后抱怨道:“第五交响曲是被诅咒的,没人理解它。”1915年5月马勒去世之后,人们才慢慢开始欣赏它。而现如今第五交响曲是马勒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这要部分归功于电影导演维斯康蒂1971年的作品《魂断威尼斯》,把第五交响曲中举世闻名的第四乐章“柔板”运用得出神入化。这一乐章从此开始获得认可,如今是马勒毕生所有作品中最有名的一曲。第五交响曲并未遵守四乐章的惯例结构,它有五个乐章,并以三个部分的形式加以呈现。总体而言,马勒使用了他在第二、第三交响曲中尝试过的方法。全曲核心是第三乐章——一支幽默的长诙谐曲,接着便是第四乐章“柔板”,从中可以领略马勒慢板乐章的许多标志性特点。第五交响曲以它粗砺的音响标明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并在第六交响曲中得以进一步发展。他在第六交响曲中极尽所能地运用已有的所有调性写作技法,这显然预示了他的第九交响曲,他将全然抛弃调性技法,并探索音乐的超验性。这场2016年3月的慕尼黑音乐会,由巴伐利亚广播制作发行CD,是对20世纪早期经典交响曲库中这首杰作的优秀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