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歌曲名称 | 艺术家 |
---|---|---|
1 |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I. Morning Mood | Leonard Bernstein |
2 |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II. The Death of Åse | Leonard Bernstein |
3 |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III. Anitra’s Dance | Leonard Bernstein |
4 |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IV.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 Leonard Bernstein |
5 | Peer Gynt Suite No. 2, Op. 55 I. The Abduction of the Bride – Ingrid’s Lament | Leonard Bernstein |
6 | Peer Gynt Suite No. 2, Op. 55 II. Arabian Dance | Leonard Bernstein |
7 | Peer Gynt Suite No. 2, Op. 55 III. Peer Gynt’s Homecoming – Stormy Evening on the Sea | Leonard Bernstein |
8 | Peer Gynt Suite No. 2, Op. 55 IV. Solveig’s Song | Leonard Bernstein |
9 | Finlandia, Op. 26 | Leonard Bernstein |
10 | Valse Triste, Op. 44 | Leonard Bernstein |
11 | The Swan of Tuonela, Op. 22, No. 3 | Leonard Bernstein |
纵观北欧古典音乐史,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与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堪称其中最著名的两首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极为广泛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专辑同时收录两部名作,由美国传奇指挥伯恩斯坦与纽约爱乐乐团精彩演绎。作品《芬兰颂》创作于1899年,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全曲曲调庄严缓慢,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展开,表达了禁锢中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强烈的渴望;《培尔金特组曲》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也是格里格的代表作。伦纳德•伯恩斯坦 -集指挥家、作曲家与钢琴家为一身的20世纪的音乐巨人伦纳德•伯恩斯坦于1918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他早年曾就学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后又转入了美国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在这段时间,他曾 跟随美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瓦尔特•辟斯顿学习作曲,同时又向著名的美籍匈裔指挥大师菲里茨•赖纳学习指挥。1940年伯恩斯坦来到了著名指挥大师库 谢维茨基在波士顿坦格伍德举办的音乐培训学校,投在了这位了不起的大指挥家门下学习。两年后,即1942年,伯恩斯坦便在波士顿交响乐团开办的伯克郡音乐 中心担任了库谢维茨基的助手。在此期间他曾深得这位大师的赏识。从此,伯恩斯坦便以指挥家的身份在世界乐坛巨陧地崭露头角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伯恩斯坦结 识当时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的米特罗普洛斯,并经他推荐担当了这个著名乐团的助理指挥。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伯恩斯坦指挥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起点。1943 年,年仅25岁的伯恩斯坦在一个重要的音乐会上,代替了因生病而不能上场指挥的布鲁诺•瓦尔特出场指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伯恩斯坦也因此一举成名, 成为当时美国最有前途的青年指挥家。1945年至1948年,伯恩斯坦在纽约市立交响乐团中担任了3年的常任指挥,这期间他曾大胆地指挥乐队演奏了一批新 曲目。1 95 1年他开始在坦格伍德音乐学校中担任指挥教授。此后在1951年至1956年间,担任了布兰代斯大学的音乐教授。1958年,伯恩斯坦从大指挥家米特罗普 洛斯的手中接过了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一职。从此后的近30年的时间里,伯恩斯坦始终领导着这个历史悠久且又技艺高超的乐团,直到退休。 在自己的指挥生涯中,伯恩斯坦还曾担任过世界许多著名交响乐团和歌剧院的客席指挥,其中包括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 团、巴黎管弦乐团、斯卡拉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和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等。然而他在指挥及训练乐队方面的贡献,还是要数对纽约爱乐乐团这个美国老牌名乐团所作 的最为突出。在他就任的近30年里,纽约爱乐乐团在他的天才领导下,赢得了极为突出的世界声誉。因此,人们一直认为,伯恩斯坦是继托斯卡尼尼之后,为纽约 爱乐乐团开辟“第二黄金时期”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