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曲名称 艺术家
1 Symphony No. 8 in G Major, Op. 88, B. 163: I. Allegro con brio Mariss Jansons
2 Symphony No. 8 in G Major, Op. 88, B. 163: II. Adagio Mariss Jansons
3 Symphony No. 8 in G Major, Op. 88, B. 163: III. Allegretto grazioso – Molto vivace Mariss Jansons
4 Symphony No. 8 in G Major, Op. 88, B. 163: IV. Allegro ma non troppo Mariss Jansons
5 Serenade in E-Flat Major, Op. 6: I. Andante con moto Mariss Jansons
6 Serenade in E-Flat Major, Op. 6: II. Allegro, ma non troppo e grazioso Mariss Jansons
7 Serenade in E-Flat Major, Op. 6: III. Adagio – Più andante – Tempo I Mariss Jansons
8 Serenade in E-Flat Major, Op. 6: IV.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presto – Vivace Mariss Jansons
9 Carnival, Op. 92, B. 169 Mariss Jansons

作品简介: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G大调,OP.88,作于1889年,1890年2月2日由德沃夏克自己指挥在布拉格首演。这是德沃夏克交响曲中波西米亚色彩极浓的一首,因有即兴趣味,也被许多人称为“交响诗式的交响曲”。1、灿烂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以大提琴、单簧管、圆号演奏优美、恬静的G小调悲歌旋律开头,看似序奏,实际却相当于第一主题的第一句。它在本章中的一些关键处再度出现;但在其中它是作为一个架子,而不是作为乐章本身的组成部份。第一主题的第二句明朗而欢乐,与第一句形成第一乐章的重要因素。第二主题第一句由木管以B小调呈现,此第一句与第一主题第二句相关发展,然后木管又以B大调和谐地表现第二主题第二句,与圆号相互应答。发展部速度减慢,先以各件乐器处理第一主题第二句,再处理第一句、第二主题第一句、第二句。这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由独奏长笛吹奏的轻盈音型构成;对心有田园风光的人们来说,它暗示着鸟儿的歌唱。这一乐章还充满着令人易于记忆的旋律,其中有很多是接近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的节奏。2、慢板,C小调,不规则的3段体乐章用开头短小乐句的几个富于想像力的变型构成,以弦乐的柔美旋律始,充满乡村宁静祥和的气氛,其间加入长笛与双簧管类似小鸟般的啼鸣。其中最吸引人的一处是从C小调转换到更明亮的C大调,活泼的风格,这是舒伯特常用的手法。在用小提琴演奏的纤细下行音阶的背景上,这支旋律的新变型在长笛与双簧管在急促的弦乐音型上呈现,有人认为是在描写乡村祭典。气氛热烈后再转为宁静,小鸟的啼声再现,最后静静地结束。3、优雅的稍快板,G小调,3段体第一段略带几分忧郁,中段为G大调,圆舞曲风格。圆舞曲似的第三乐章使人忆起柴可夫斯基的一些更雅致的乐思,然而它同时却表现出农民的坚实而轻快的节奏。结尾为布拉姆斯在《第二交响曲》中使用的手法。以二倍速度将中段主题变形处理。4、从容的快板,G大调,变奏曲式欢庆的独奏小号呼唤声开始了末乐章,它好像是号召人们去参加某种庆祝会。随后大提琴呈现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第二句富有异国情调的轻快主题,这个主题经过层次丰富的分段变奏,大提琴清晰地呈现主题,速度加快地进入尾声高潮。末乐章的主题再一次地表明了德沃夏克舞曲旋律所具有的无限变化和美妙作曲家简介: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捷克语: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出生于布拉格(时属奥匈帝国,现属捷克)内拉霍奇夫斯镇,早年入布拉格音乐学校,毕业后进行音乐创作,1890年受聘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受到祖国民族复兴、发展民族文化的思潮的影响,接触了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品;1892—1895年春应邀在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教学并任院长,回国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1904年去世。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新世界交响曲》(又名《第九交响曲》或《e 小调第九交响曲》,为作者受邀到美国期间所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第4交响曲》、《第7交响曲》、《狂欢节序曲》、《奥赛罗序曲》、《胡教徒序曲》、《随想谐谑曲》、《幽默曲》(又称《诙谐曲》)、《斯拉夫舞曲》、歌剧《水仙女》、《阿米达》,以及交响诗《水妖》、《午时女妖》、《金纺车》、《野鸽》等等。约瑟夫·苏克(Josef Suk,1874-1935)捷克作曲家,小提琴、中提琴演奏家。他是安东·德沃夏克的学生和女婿。1874年1月4日生于捷克的克来科维斯。早年从其父学习音乐。1885年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1892年夏毕业后又在学院停留多年,随德沃夏克学习室内乐和作曲,并成为其最得意的门生。同年他到德沃夏克在布拉格南部乡村维索加的别墅作客期间,与老师的女儿奥蒂丽娅深深相爱,并在1898年与她共结连理。1891年苏克离开维索加后,即在无限思念和怀恋的心情下,创作了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爱之歌》,以寄托自己美好的回忆。因乐曲柔美而明朗,与他早前的一些情绪低沉、色彩黯淡的作品迥然不同。1894年12月25日他在布拉格音乐学院首次演奏这首曲子后,使他一举成名,奠定了他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在捷克音乐史上的地位。